我国已有超过八十万架实名登记的无人机,其中大部分是民用无人机,但还有不计其数的未经登记的无人机。随着无人机数量的增加,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无人机“黑飞”、“乱飞”和伤人现象。
本月,上海有关部门审理了一起破解无人机禁飞限制的案件,认定高、刘二人破解无人机禁飞限制属于违法行为,这也是上海首次因破解无人机禁飞限制而审判的案件。
有人不禁要问,无人机不就是能飞的玩具吗?有这么危险吗?为啥要限制无人机飞行的高度呢?
(资料图片)
无人机的禁飞限高
首先要了解无人机限飞高度的含义,无人机的禁飞限高是指对无人机的飞行高度进行限制,以确保无人机的安全和公共安全。无人机禁飞限高原理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空域管理原则:无论是有人机还是无人机,其飞行都必须遵守空域管理原则。空域管理原则是指,在不同的空域内,不同的飞行器需要遵守不同的规定和要求,以确保空中交通的安全和秩序。
无人机禁飞限高是基于空域管理原则来制定的,以确保无人机与其它飞行器之间的安全距离。
危险因素考虑:无人机飞行时所产生的危险因素也是制定禁飞限高措施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无人机由于较小的体型和灵活的操作方式,容易造成突发事件和危险事故,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禁飞限高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产生危险因素。
正常空域资源利用:正常空域资源的利用也是制定禁飞限高措施的重要考虑因素。无人机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航拍和实验任务中,需要在较高的空域进行操作。
如果无人机随意飞行,将会对其它飞行器的资源利用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禁飞限高制度实践
我国对无人机的禁飞限高制度于六年前的六月初开始实行。根据规定,无人机禁飞限高高度为120米,离机场和公共建筑物距离为500米。
对于特定区域和地区,例如机场、火车站、机关、敏感单位等重点场所,还有更为严格的禁飞措施。
禁飞限高制度的实践效果显著。禁飞限高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公共安全和空域资源利用,降低了无人机造成的飞行安全隐患。
然而,禁飞限高措施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无人机爱好者或商业用户在不了解规定的情况下,会违反禁飞限高措施,导致安全隐患和责任。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提高对无人机的监管能力。
无人机带来的影响
除了禁飞限高问题,无人机在使用中还存在其他的安全隐患和危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对其他飞行器的影响:无人机与有人机之间的碰撞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由于无人机的体积较小,能够进入有人机无法触及的位置,从而增加了发生碰撞的概率。
近年来,已发生了一些无人机与有人机碰撞的事件,这些事故严重危害了空中交通的安全和秩序。
隐私或者敏感单位泄露:无人机的高度和摄像头功能,使其极易用于隐私侵犯或者泄露机密。
一些无人机无人驾驶员甚至不需要进入被侵犯者的私人空间,就能够进行监视和记录。同时也会泄露机关等敏感单位的位置,因此,无人机在隐私保护问题上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恶意攻击:无人机可以被用作恶意攻击的手段。例如,破坏性武器可以被安装在无人机上,对人群和设施造成危害。无人机可以通过反向工程或无线信号干扰进行攻击,从而危害公共安全。
环境污染:无人机的电池和电子设备废弃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目前,无人机的回收和处理制度还不完善,这也是无人机存在的环境隐患。
最后
综合以上分析,无人机禁飞限高制度是当前无人机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主要是基于空域管理原则、危险因素考虑和正常空域资源利用等方面考虑。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