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自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启动以来,镇平县以深入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先手棋”率先破题,高质量完成改革任务,取得扎实成效。基本形成了权力与责任相匹配、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力量与任务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助力镇平建设全市先进制造业隆起区、全省数字经济先行区、全国三产融合示范区和全球玉文化消费中心提供强劲支撑。
“十字”原则,摸清乡镇底数。镇平县委高度重视乡镇改革工作,按照“真改、稳定、优化、加强、有效”十字原则,迅速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组成6个调研组,分别赴全县19个乡镇进行调查摸底。针对户籍人口超7万的侯集镇、张林镇,编外人员待遇落实较好、养老保险遗留较少的遮山镇、卢医镇,编外人员较多、养老保险遗留较大的安字营镇、晁陂镇展开大调研,以全面掌握实情为目标,围绕重点改革任务,全面梳理各乡镇经济规模、常住人口、机构设置、编制配备、领导职数、人员编制、临时人员等情况,厘清数据资料,为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数据保障。
“三个”清单,厘清职责边界。明确乡镇党委、政府主责主业是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前提和基础。为此,通过部门联动、调研摸底、沟通协调、跟踪问效等举措,摸清乡镇底数,制定《镇平县乡镇职能清单》《镇平县县乡“属地管理”责任主体责任清单和配合责任清单》,明确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职责,以及在党建群团工作、经济发展、乡村建设、公共服务、平安建设、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审批服务、综合协调等方面的具体职责事项,使乡镇发展瞄有目标、干有重点,推动乡镇更好履职尽责。
“三个”统一,重塑组织架构。根据乡镇人口、经济规模等主要指标,对乡镇党政机构实行限额管理,统一机构设置、统一人员编制、统一领导职数。其中张林镇、侯集镇、石佛寺镇、遮山镇等4个大乡镇核定内设机构12个、领导职数13名;贾宋镇、杨营镇等15个中等乡镇核定内设机构11个、领导职数11名;大、中规模乡镇,编制以100名为基数,每万人核增2名编制;规模较大乡镇,编制最多不超过200名。目前已为19个乡镇调剂增加编制数347名,现共有行政事业编制2078名。同时,实行“减县补乡”选调下沉人员55人,使县直超编、乡镇缺编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两个”制度,畅通流动渠道。按照省、市改革部署,为畅通乡镇人员“横向+纵向”流动渠道,建立人员循环交流制度,印发《乡镇向县直部门逆向调动和县直部门平级之间调动办法》,采取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的方式,打破行政和事业一般岗位限制,遵照组织部备案→编办审核→人事部门考核→编委会研究的程序执行,进一步规范人员调整程序。同时,建立机构编制激励机制,将平安建设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均设置为副科级,打通了乡镇事业人员晋升渠道。其中,为加强综合执法力量,镇平县共下沉行政编制75名、事业编制122名,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统一打造标准化办公场所,统一配齐执法车辆、执法设备,统一执法人员服装,统一规范执法程序和制度建设,高质量打造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阵地,打通“综合行政执法最后一公里”。(薛小磊 邱贺 赵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