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1日,北大国发院、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承泽论坛第11期,主题为“数字货币的经济逻辑”,并发布新书《货币的界碑》。
活动由《货币的界碑》作者、北大国发院金融学长聘副教授、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徐远做主题分享,并邀请北大国发院经济学教授、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维迎教授,北大国发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郭凯参与点评和交流。活动主持为北大国发院经济学长聘副教授、发树学者、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下为本期承泽论坛的主题演讲+3段点评的视频内容。
徐远主题演讲:数字货币的经济逻辑
徐远主题演讲视频(上)
徐远主题演讲视频(下)
新书作者徐远重点介绍了数字货币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长期跟踪研究的心得体会。他表示,新书是跟踪比特币近十年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由于比特币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尽管它的技术属性、金融属性和货币属性已经非常突出,但它是否属于货币还有待时间检验。
研究至今,主要有三点深切体会和启发:一是市场力量强大,加密货币流行的背后是市场逻辑的成功;二是现代货币是政府专利,谷歌天秤币(Libra)的发展过程表明政府强大;三是货币体系在加速演变,从金本位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美元体系,数字货币的新时代可能已经开启。
郭凯点评分享:货币新时代开启
郭凯点评分享视 频
郭凯评价说,书名《货币的界碑》蕴含历史感,还表明数字货币可能有划时代意义。作者以专业的经济学、金融学框架,帮助读者理解数字资产、加密货币的发展历程,非常清晰易懂。
他同时非常认可作者的主要结论,即比特币等不是货币,但是开启了货币新时代,新的技术将会被主流货币应用,并将给当前银行体系及运营模式、金融稳定等带来深刻影响。
张维迎点评分享:数字货币到底是不是货币?
张维迎点 评 分 享视频
张维迎教授认为,从人类历史长河来看,数字货币和人类早期使用的货币非常相似,都自发产生于民间,也正因此,现在将比特币定义为货币为时过早。
他进一步解释说,从教科书中关于货币的定义来看,比特币有稀缺性和必须耗费劳动这两点符合货币特性,也有可能在民间范围内流通,因为它同时具备成功通过市场检验所需要的创造力和适应性。
黄益平点评分享:应高度重视数字货币发展
黄益平教授点评分享视频
黄益平教授表示,比特币总量给定、分布式账户、匿名这三大特性,都是其不同于央行货币的独特价值,但是有价值的东西能不能持续发展,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最终都是权衡过效率和稳定的结果。
作为一种新型货币资产,数字货币贡献了很多有价值的技术,对金融体系提高效率、控制风险都很有帮助,也确实存在监管等问题,但无论如何应该重视这些金融技术的发展并做相应变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