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好处显而易见,各地都想通过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拼出发展“硬实力”,将当地打造成为招商引资的“强磁场”。作为四川第二大经济体,绵阳选择将“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打造成改善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这8个字并不新鲜,但真正的考验在能不能真落实真落地。
近日,四川12个省级部门和21个市(州)、145个开发区负责人齐聚绵阳,用一整天时间集中考察绵阳开发区建设成果并召开四川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火热的项目建设现场、忙碌的企业生产车间,处处涌现着勃勃生机。
企业在绵阳发展有何特别之处?近日,经济日报记者深入绵阳企业、园区、工地和政府部门展开调研,有的说是坚持工业主导,有的说是以园区为载体,有的说是招大引强……站在不同角度,给出的答案侧重点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营商环境的大幅改善,大大推动了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资料图)
面对面听 实打实做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科技城”,也是四川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绵阳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富集的特有优势,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但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环境,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保持住良好发展势头,绵阳市委、市政府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实实在在的成绩,给出了关键“答案”——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2022年5月,绵阳市委做出一项决定:进一步畅通企业反映问题的渠道,常态化开展“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活动,每个月举办两期“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专题座谈会,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听取企业经营者的诉求。把参会主体确定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长虹、九洲等国有企业负责人反映问题的渠道很畅通,所以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层面,包括餐饮、快递、零售等行业。”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朝阳解释道。
去年5月6日,第一场“面对面”座谈会举行。“感觉企业家们有所顾虑,开始提的大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主持会议的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插话表明态度,请各位企业家讲最想讲的话、说最困难的事、提最迫切的要求。”一年多前的场景,黄朝阳还历历在目。
顺丰物流绵阳公司负责人张文昌在会议发言时,提出了送货大车不能进城、快递电动三轮车上牌流程复杂等长期困扰物流企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当时虽然提出来了,但是我们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张文昌告诉记者,但会后的情况让他感到“动真格了”。当天绵阳市公安局就预约时间上门座谈,之后几天时间,全市同类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如今在绵阳市,物流企业的500多辆货车可以在城区大大方方通行,4000多名快递小哥也不用担心临时停车被处罚了。
首场“面对面”座谈会上,绵阳市建立起了包括市委、市政府领导,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与企业家在内的“绵阳企业家微信群”,以便随时听取企业的建议、意见和诉求。
查看这个有215人的微信群的聊天记录,发现大到土地涉诉问题,小到门牌号码申请问题,都有涉及。企业家们可以随时@相关负责人反映问题,市领导也可“发点球”@相关部门及时研究处理。同时,各县(市、区)、园区和经信、商务等行业主管部门也建立了企业家群,在线听取意见建议,协调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去年6月7日,四川康钏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统刚在群里@市政务服务监管局负责人刘朝伟,反映企业所在地没有门牌号,发招聘通知、收货等都不方便。刘朝伟当即回复会尽快落实。第二天,李统刚提出的问题便得到解决。
今年5月6日,绵阳艾萨斯电子公司负责人吕中华反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间几经磋商。18日,绵阳银保监分局、绵阳农商银行负责人到公司调研交流。6月15日,吕中华在微信群里高兴地回复说,绵阳农商银行已给出降低贷款利率的新方案。
在绵阳调研,时常听到“扯个‘回销’”的说法。何意?当地干部告诉记者,意思是对别人的需求给个结果、有个说法。为确保企业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绵阳市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专题座谈会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建立了问题征集、汇总、解决、反馈、结果公开、督查督办的工作闭环,安排专人定期回访企业,跟踪办理落实情况,根据问题所涉及的层级和管理权限,及时向有关部门直至书记、市长反馈。
据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作全介绍,去年以来,绵阳成立稳经济政策落实办公室、搭建“绵企通”政企服务平台、开通市长热线稳经济专线、开展“解难题促发展·千企大走访”活动,精准出台一系列实打实的惠企暖企政策措施。截至2023年7月,绵阳市级层面共举办“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专题座谈会12场,各地各有关部门已分级分类组织召开座谈会224场,收集问题3022个,已解决2700多个。
集中精力 靠前服务
5月8日,绵阳市举行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并发布2022年全市营商环境报告,在介绍绵阳相关举措和成绩的同时,更直击短板和问题。会上还播放了营商环境暗访曝光片,原汁原味还原部分企业维权难、办事难等问题20个,被曝光问题的单位主要负责人都感到“坐不住”。敢于亮剑的这个细节,让企业家们看到绵阳优化营商环境不护短、不避难,真心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行动。华拓光通讯副总经理魏子秦感受到“优化营商环境,绵阳既认真、更较真”。
随着大家对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效果渐次凸显,绵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打造成绵阳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这8个字并不新鲜,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的考验在落实。
先看“有需必应”。绵阳市委、市政府之所以提“有需”,而不是“有求”“有呼”,是希望一改以往“被动”解决企业需求的作风,切实当好“店小二”,主动靠前服务,时刻关注企业需求,随时做好服务准备。目前,绵阳各级层面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专题座谈会收集到的3022个问题就是3022个“需”,其中不乏“硬需”“刚需”,有的问题年代久远、查证困难,有的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和经营主体、情况复杂,有的问题解决起来所需资金不是小数目、十分棘手。应不应?如何应?绵阳没有退缩,作出了解答。
绵阳思利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投诉称,一家农家乐长期违规占用公司土地,问题多年得不到解决。绵阳市相关方面收到诉求反映后立即展开调查处理,今年5月底,公司地块上的违规建筑已基本拆除,即将启动开发建设。
绵阳一迪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际霞介绍,公司运营着幼儿园等机构。因为采用承租房屋的形式,存在“转供电”收费情况,导致电费缴纳金额过高,虽然反映多年,但是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去年9月,绵阳市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展“转供电”治理,该公司电费支出减少一半,经营成本大大降低。
翻看相关案例汇总,比上述情况复杂的问题还有很多,但大多得到了有效解决。
何谓“无事不扰”?在绵阳,接受采访的企业家们表示,如果说“有需必应”考验的是党委、政府的担当,那么“无事不扰”考验的则是执政能力。政府部门尽量减少评比检查,使得企业可以集中更多精力抓生产、抓管理、抓市场。
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看来,“无事不扰”不只是取消不必要的检查评比等“虚功”,更是为了集中精力做好“有需必应”;不只是被动应对找上门来的问题,更要主动作为,把政府该做的事做在前面。
黄朝阳说,一年多来,绵阳在深化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推动中央和省市稳经济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等方面真抓实干,针对企业最关心的融资、人才、创新等环节,先后出台了“人才十条”“金融十条”“科创十条”“园区十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对重点行政审批流程进行“适企化”再造,实施政务服务减事项、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四减”行动,绵阳市本级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平均缩减一半以上;推进放权赋能,向市属园区下放市级管理权限51项,县(市、区)共向县属园区下放县级管理权限1276项,基本实现了“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
设置“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是绵阳市切实帮助工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及时获得金融续贷支持的重要举措。江油市长祥特殊钢制造有限公司就是众多受益者之一。“今年我们已经两次使用这项资金完成流动资金续贷,这笔钱既缓解了企业的资金难题,又节约了财务费用,还能很好地保护企业的征信记录,一举多得。”公司执行董事唐凤军说。据悉,今年以来,该项举措已为在绵多家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
为帮助企业引进急需的人才,绵阳市不仅设立了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还组建了17个小分队奔赴高校招才引智,依托人才集团和驻外高层次人才联络站对接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据统计,2022年以来新增来绵高层次人才3.48万名,新增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83个。
力求高效 企业投票
去年,绵阳招商引资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全市签约5亿元以上的项目128个、总金额达2537.13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7个,目前3个已投产。今年一季度,绵阳创下一项新纪录: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总额跃居四川省各市(州)第一位,这也是绵阳在这一指标上首次站到最前列。今年上半年,绵阳再新引百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4个。
这是企业家们用项目和真金白银为绵阳的营商环境投出的选票。时间和实践都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多个百亿元级项目在绵阳的建设周期大幅缩短,比如埃克森新能源项目今年4月已投产,高效单晶太阳能电池智能制造项目今年5月已实现第一片电池片下线,巨星稀土永磁新材料产业项目6月初投产,并跑出了绵阳“加速度”,这些重大项目从开工到投产分别只用时8个月、7个月、10个月。
在绵阳市涪城区,百亿级项目绵阳创明新能源项目建设现场,只见10余辆卡车来回穿梭,塔吊起起落落,忙碌的场景令人振奋。更让人振奋的是绵阳的高效。“我们这个项目是带着订单建厂,今年12月份必须出样品,最晚明年3月必须实现批量供货。”绵阳创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新震告诉记者,“因为投资额大,订单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必须找到高效可靠、满足紧张工期的地方,最终我们在绵阳落脚。整个项目从接洽到签约,再到开工建设,仅用了83天。”
6月上旬,记者在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的巨星(绵阳)稀土永磁新材料产业项目现场采访时,第一批产品刚刚出炉,投资方还沉浸在新生儿诞生般的喜悦中。“短短10个多月,我们首批次毛坯产品便实现下线!”绵阳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浩介绍,项目完全建成投产后,将具备年产10万吨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生产能力。
与巨星永磁一条马路之隔的埃克森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去年5月落地建设。埃克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基地负责人童双龙说,“政府组建的工作专班就驻扎在工地上和我们一起上班,遇到问题马上研究解决”。
“投资方对营商环境特别敏感。”庄新震说,“这么大笔的资金,投产时间每拖后一天资金成本都不是小数,更不用说对抢占市场的负面影响了。”企业为项目建设投入的都是真金白银,没有不慎重的。优惠政策很重要,优良环境更重要。黄浩和童双龙对此也深有同感。
2023年,绵阳招商引资工作继续保持良好态势,1月至6月,招引签约项目共计166个、签约金额达1639.42亿元,增幅分别为12.9%、13.3%,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有106个、金额达1584.15亿元。上半年,绵阳交出一份出色的“成绩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4%,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2%。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红利正加速释放。
坚持做优“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已成为绵阳全市上下的共识。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绵阳正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作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让惠企政策更加有力度、有温度,以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卢晓川
本文作者:经济日报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朱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