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黑河国际重要湿地是国内距离城市最近的湿地,它位于黑河中游,南依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靠巴丹吉林沙漠,处于河西走廊的“蜂腰”地带,是我国西北地区自然保护区网络的重要节点。黑河湿地有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湿地内湖泊、沼泽、滩涂星罗棋布,保护区内有野生植物385种,野生动物209种,珍稀候鸟、水禽种类和数量繁多,是全球9条候鸟迁飞通道之一的中亚通道的中转站和停歇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访黑河湿地,去听一听候鸟的歌声,去感受城市与湿地的相得益彰。
这是黑河湿地候鸟的歌声。让我们伴着日出,跟随摄像机镜头,一起探访张掖黑河国际重要湿地。
【资料图】
黑河湿地依黑河而生。黑河湿地核心区主要位于张掖市高台县境内,占张掖黑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
在祁连山脉海拔4400米以上的地区,积雪终年不化,它们不断地堆积,最终形成上千条冰川,成为珍贵的天然储水库。当冰川消融,淙淙流水沿着河西走廊自西向东,在戈壁荒漠中奇迹般滋养形成了大片大片肥沃的土地,和4万多公顷宝贵的湿地资源。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眼前这片湿地,每年往返于东亚与印度之间的候鸟们,该如何跨越迁徙途中这上千公里的干旱荒漠地带。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是大型涉禽,目前全世界黑鹳数量只有两千只左右,因此也被比喻为鸟类中的“大熊猫”。
它们体态优美,身上黑到极致的羽毛,在不同的光线下,可以变幻出多种颜色。
2021年10月13日黑鹳种群同步调查显示,张掖黑河湿地共发现黑鹳627只,为历年之最。这个种群也是目前公开报道的黑鹳国内最大种群。
这个数字来之不易。
单国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湿地动植物管护科科长,以前是管理局的会计,三年前,他放弃所学专业,开始专心研究黑鹳。
位于黑河湿地核心地带的正义峡是张掖黑河湿地黑鹳巢址最集中的区域。六月的黑河正处在枯水期,并不湍急的河水,让黑鹳更容易觅食。
单国锋今天要去正义峡3号巢观测,那里有一窝破壳不久的小黑颧。
研究黑鹳需要大量的观测数据,这是件枯燥辛苦的事。
黑鹳迁飞到黑河湿地后,这样的观测工作每一天都要进行,单国锋他们要记录黑鹳到达湿地后觅食、求偶、交配、产卵、孵化等所有黑鹳生活的日常举动。
黑鹳胆子小,对周围环境非常警觉,监测难度特别大。
已经到了中午时分,3号巢没有什么新情况,单国锋决定去另外一个巢址看一看。
5号巢里有三只刚刚破壳不久的幼鸟,刚降生的黑鹳幼鸟还不会飞,父母轮流觅食,哺育它们长大。
此时,爸爸妈妈外出捕食,三只小鸟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
和小黑鹳一起等待的还有单国锋他们。
为了进一步掌握黑鹳种群迁徙路线、群落动态和生活环境选择机制,让黑鹳种群及栖息地得到长期有效保护,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两只黑鹳幼体实施了卫星定位跟踪监控。
一次又一次的旅行,是候鸟对周期性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食物的短缺迫使它们迁徙到更容易获得能量的地方,这种漫长的行为进化,被自然选择后固定在它们的基因里,成为了它们的本能。
黑鹳刚出生时是灰白色,长大后,嘴和腿会逐渐变成红色,黑鹳幼鸟长成离巢后就会与家人分开独自生活,但有时也会有例外。
2022年3号巢就上演了一幕感人的“家庭剧”。
三只小黑鹳中有一只脚受伤,断了。到了可以独自飞翔的年龄,这只小黑鹳并不能像它的哥哥姐姐那样自由翱翔。孤独的小黑鹳以为家人抛弃了它。就在这时,哥哥姐姐飞回来了,这在平时是很少见的。
哥哥姐姐轮流安慰受伤的小黑鹳,慢慢地小黑鹳站起来了,妈妈也飞回来了,她小心翼翼地陪伴在受伤的孩子身边。哥哥姐姐给小黑鹳示范如何飞行,小黑鹳在家人的鼓励下跃跃欲试,终于小黑鹳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勇敢地飞向了天空,它也可以和哥哥姐姐一样飞下悬崖,在河边觅食了。
繁殖地对一个物种而言意义重大,为了更好地帮助黑鹳安全顺利地在黑河湿地生存下来,单国锋他们的研究工作首先从黑鹳巢址调查开始。黑鹳的巢址大多分布在正义峡南北两岸的20多条沟壑中,找寻巢址的工作异常艰苦。
在高温下跋山涉水,这样的路每天要走十几公里。
每年三月下旬,湿地的气温还在零度以下,但候鸟已经陆续飞回湿地。您别担心,尽管草未发芽,寒风还在继续吹,但候鸟知道水的冷暖、风的方向。
面对河西走廊极端的气候环境,黑河湿地的物理结构与植被特性,成为天然的巨型海绵,它盛水期吸纳储存大量水分,枯水期及时释放水分补充河流水量。这里是河西走廊沙尘暴的必经之地,湿地上空的水汽,能主动吸附沙尘,形成一道隐形的净化屏障,同时丰富的植被,也能有效减轻风沙对土壤的侵蚀。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如今,张掖人的一天是从湿地中的晨练开始的,张掖也成为全国少有的戈壁水城。
这是在张掖城市湿地博物馆举办的自然教育活动,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意识。这样的活动每个月至少举办两次,孩子们非常喜欢。
这是已经延续了十五届的高台龙舟赛,这是在西北的沙漠戈壁上举行的赛龙舟,一支支龙舟在阵阵擂鼓声中全力向终点冲刺……
标签: